很多中學畢業生或想轉行人士都會考慮做司機,因為只要有車牌,入行基本上是無難度,一來運輸業需求很大,二來很多職業司機都是自僱人士,根本不用應徵,只要您肯做,出錢租車或借錢買部車,就已經可以入行。本文將告訴您做司機的辛酸和吸引之處。
工作似日日上「戰場」
打開報紙的港聞版,經常會看到交通意外,好像時不時就有人命傷亡,聽起來「揸車」像是很危險的工作,每日都像上戰場,不知有沒有機會回來。這當然是誇張的想法,做司機確實有風險遇上交通意外,但其實所有打工仔,只要您出門坐車,又何嘗不是有這個風險?
不過由於司機由朝到晚坐在車上,風險當然較一般人高,尤其是整部車就控制在自己手上,所以駕車時必須全神貫注,高度集中。一般來說,其實只要有一定技術,駕車小心,發生意外的風險其實很低。但如果直踩十幾個鐘,或者夜生活太精彩,黑眼圈大到不得了,那確實會有風險。
職業病排著隊
做得職業司機,當然要直踩很多個鐘,長時間屈在司機位裡,全身其實只有一對手和踩油門的腳掌有活動,所以很多職業司機做了十年八載,就會有形形色色的職業病上身。
司機最常見的職業病有頸椎痛、肩周炎或坐骨神經痛。另外由於食無定時,缺乏運動,所以很多司機都有高血壓和腸胃病。職業病一旦發作,甚至會影響工作,例如肩周炎嚴重起來,還要不停出力扭「軚盤」,那就會痛上加痛,甚至很容易有意外。可惜很多司機都是手停口停,為了搵兩餐只有咬住牙關硬頂。
隱世「忍」者
每個職業司機都可說是隱世的「忍」者高手,經常都要忍、忍、忍。司機最怕人有三急,偏偏這是最正常的生理需要。假如接了長途客,可是半路急起來,總不能中途放下客人,自己去搵廁所。最慘是遇到大塞車,有時在高速公路上一塞兩三個鐘,這個時候膀胱就要特別大。
香港屬於大城市,廁所比例已算很高。不過,有時急起來,總會覺得為何廁所這麼少。平常人有時在街上搵廁所,都可能會很徬徨,更何況司機在車上,又要找個泊車位,那就更加難了,尤其是揸車去到不熟絡的地方,急起來也顧不了太多,唯有胡亂泊車,見有餐廳就去硬闖,出來時收到一張「牛肉乾」,那只能怨上厠所的成本太貴。
塞車另一種「急」
司機最怕是遇上塞車,偏偏在香港,塞車可以當食生菜。萬一路線要過海,或者經獅子山隊道,或是其他塞車黑點,不幸遇上大雨或有交通意外,那就會塞上加塞,一眾司機愁困車海內,真是叫「救命」都無人知。
假如是幫巴士或運輸公司打工,心情未必會太愁,但如果屬於自僱司機,收入不穩定,主要靠多做幾單生意,遇到大塞車心情就會很急。這種心理上的焦急同樣不好受, 一急就很容易亂發脾氣,甚至之後想追回時間而冒險開快車,這就很容易出事。
以上說了一些做司機的辛酸史,但既然有這麼多人選擇做司機,可見這工作自然亦有一些吸引之處。
過足「揸車」手癮
很多人從小到大都喜歡揸車,無論是看卡通片、看戲或打機,揸車都是熱門的主題。事實上,很多人選擇入行做司機,大多因為本身就有揸車手癮,才會將興趣變成職業。
假如本身就喜歡揸車,那工作起來當然很有趣味,好像由朝打機到晚一樣。不過工作始終不同打機,因為沒有「take two」,所以總不能踩盡油門享受刺激的快感。
工作不算粗重
相比很多粗重工作,例如搬運、貨倉、地盤等,其實揸車算是舒服很多,不用擔擔抬抬,夏天外面「焗桑拿」,司機則可在車廂裡嘆冷氣,不怕日曬雨淋。不過如果是做貨運業的司機,亦有可能需要幫手搬一些貨,但相比真正的般運工人,這類粗重工作當然少很多。
人工較高
相比很多學歷要求差不多的工作,司機人工算是較高。根據政府統計處的「勞工收入統計調查」資料顯示,司機在2021年平均每月人工約18,000港元,高過不少其他職位。不過很多司機屬於自僱人士,收入未必穩定,有高亦有低。